青春是什么味道的?是阳光洒进窗台时书卷的香气,是夏风拂过励志湖畔露水的凉意,是运动场上肆意挥洒的晶莹汗水,也是实训室里每一盏彻夜陪伴的灯明。对于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21医检2班的于倩来说,青春是热辣滚烫、梦星怀月的花火,氤氲着微光萤火,在星流川骛中愈发馥郁的理想气息。今天的“青春修炼手册”,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以梦:青春是“消毒水”味的
你或许想象不到,在进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前,于倩是一名幼师专业的学生,她有充满童趣的想象力,习得一手好画功,如果要用一个词去形容她的话,“多巴胺”或许很是恰当。但人生的岔路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或许是命运使然,或许是信念召唤,新闻上一条条关于医务人员的报道让“多巴胺”女孩从此爱上了医护专业,用一袭白衣开启了她的大学时代。
但是“消毒水味”的到来好像比于倩想象中来得更早也更步伐匆匆。2022年上半年,刚刚进入大学半年时间的她和所有上海高校学子一样,在最热烈最鲜活的大学时光还没正式展开时,便迎来了疫情疾风骤雨般的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一名医技专业的学生,她选择在组织最需要她的时候毅然留下。于是你会经常在校园各处的“城·心”志愿者轮值点见到她的身影,从“蓝马甲”到“大白装”,从春光明媚到冬阳初升,昼夜轮转,披星戴月,奔赴过最紧急的时刻,也驻守过每一个需要青年担急担难的瞬间,消毒水的味道成为了她整个大一大二期间最深刻的嗅觉记忆。浸润在这样的味道里,她用大学生活最好的光阴诠释和践行了自己选择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初衷。“老师常笑话我们这届不会办活动,只会做志愿者。”一句的笑谈的背后其实是她三年时光最生动的缩影。
星火:青春是“汗水味”的
“使命在肩,万古长夜等待天亮......”志愿服务时间之外,于倩的大学时间是和《星火》这首歌一起度过的。“时间过得很快,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唱着歌在办公室寻找工作灵感的日夜仿佛就在昨天,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心动不已。”
“2023年的4月至5月,我感觉自己是住在杨浦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里度过的。”团代会、学代会和“五四”汇演三个大型活动的筹备工作同时启动,多条线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堆成小山的工作材料、频繁的工作对接都给于倩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我自己是团支部书记兼班长,所以在班级里也有些工作任务需要完成。那时候我是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带队筹备这些大型活动也是我的工作职责,前往杨浦校区筹备活动的那段时间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充满挑战。”
然而,面对纷杂的工作日常,她就像一点星火,看似微弱却充满能量,在厘清千头万绪的工作之余,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和团委老师一起创作并主持了《青春觉醒》《青年有为》《青年有梦》等五四汇演的舞台剧原创剧本。“说来有点骄傲,我们这批团学骨干每个人的网易云里都收藏了一份‘青春歌单’,里面有很多像《星火》《闪光如你》《有我》这样优秀的青年音乐作品,它们是我们工作时的动力,也是进行各种创作的源泉。”灵感碰撞、场景预演、脚本撰写、组织排练……控场地、控音乐、控人员、控细节......当跃动的音符叩响舞台帷幕的瞬间,每一个挥洒汗水的星夜仿佛都是青春的序言。
破浪:我身上有股“班味”
告别大一大二的海岸,青春的航船终于驶入终篇之海。现在的于倩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转化所(精准医疗)的一名医技人员。终于踏上梦寐以求的岗位,所面临的现实却远比她想象得要更为骨感。
“春天烂漫,夏天绚烂。这是人们最喜欢的季节,也是医院最忙碌的时候。”和诗意的时节不同,春夏是疾病多发的季节,而对于于倩所在医院来说,过来就诊的都是孩子,人流量的增加不仅对标本检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其实很能理解家长们焦急的心情,每当这种时候都特别感谢之前在校的学生工作经历,让我的表达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足够的成长,所以面临真正的工作岗位时不至于太慌乱。”实践的淬炼正在让白衣天使的羽翼迅速丰满,用更成熟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医院的忙碌和学校的忙碌是完全不一样的。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每一份样本检测结果的速度与质量都是在与死神赛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手上拿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一份‘生死状’。”生命的无常也是这份工作教给她的第一课程。“工作中看到那么幼小的孩子的标本却呈现出那么极端的结果时真的是一件非常考验心态的事情,有的时候就算我们拼尽全力用最快速度做完检测,也还是与这条生命擦肩而过。”
出于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于倩用更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奔赴在每一个标本检验的工作中,“希望我们用有限的时间换无限的可能,让每个检测都有意义,也让自己的青春无愧于人民。”
毕业的序幕拉开,现在的于倩已经因工作表现优异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正式留用,给波澜壮阔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星火与青春相互映照,当阳光照耀在大地,手执星芒的人会拥有最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