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8年6月在原思政教研部基础上成立,是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承担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及社会服务工作。2023年6月,学院入选上海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是唯一一所入选的高职高专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8月,学校成功入选上海市第二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

 学院现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思政实践、劳动教育6个教研室,设有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研究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研究所、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色资源育人研究中心3个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29人,另有一支稳定的校内外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6人。学院还设有综合办公室,现有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共2人。

 聚焦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立足学校职教类型特点和劳模育人传统,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2019年,“以劳模育人为特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示范课资源库”获得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2024年“劳模(工匠)精神育人特色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库”获得市级示范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在资源库建设牵引下重点推进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4门课程先后获得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思想道德与法治”被认定为2022年度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并获评为2023上海职业教育市级一流核心课程。2024年3月,我校领衔,复旦、交大、华师大等十多所本科和高职院校优质师资共同打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在线课程正式上线运行,并于2025年1月入选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此同时,思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党史特色思政选修课“筑梦中国”课程先后在学习强国、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入选上海市教师培训市级共享课程;“红色上海”获得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联合专业二级学院开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习近平论城市工作”等专论、个论课程;探索开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实践”“思想足迹”等“实景课堂”“行走课堂”。初步构建起“一核四圈”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并加强“五联动”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以劳模工匠精神育人为特色的课程改革成果初步显现,先后获得2021年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和2022年上海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研究。学院成立之初便制定并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案”,并先后成立了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研究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研究所和校级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三个研究机构,培育了科研创新团队,聚焦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组织教师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科研。近年来,教师在课题立项、论文发表、教材出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4项,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立项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上海市国情调研专项10余项;另外,教师还主持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上海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中国建设教育学会及上海高职高专研究课题4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重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上海建筑中的红色记忆》等专著、教材多部,劳动教育教材入选上海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对照“六个要“,打造善教乐教、潜心育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建立完善选聘思政课教师的体制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逐渐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教师竞赛选拔与培训机制,在考核评价中突出教书育人实绩和成果质量导向,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1名教师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名教师作为上海高职思政课教师唯一代表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思政课一体化展示单元”,参赛作品被评选为全国首批10套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教学资源;2名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的作品获得第七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1名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三等奖;多名教师和团队在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大比武、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多项;2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10余人次获得上海高职高专“教学标兵”“教学骨干”“先进个人”等称号;3名教师获评学校师德标兵。

 立足区域、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组织优秀师资主动对接区域实际需求,广泛开展调研,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基层单位开展理论宣讲、专题讲座,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整合资源,与区域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联系,为党建、业务工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大中小学德育、劳育一体化,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活用上海丰富的红色建筑资源,开发中国系列课程“筑梦中国”、“红色上海”,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举办全国思政课教师师资培训,搭建交流互鉴平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有效提升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马院中的影响力。

 突出党建引领,推动一融双高。积极落实双带头人工程,坚持党建、业务互融互促,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落细,引领、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马院党总支创新支部共建模式,以组团式共建推动大中小德育劳育一体化;组建师生理论宣讲团,推出菜单式党课服务基层单位。学院党组织两次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支部建设示范点”。2022年3月马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并于2024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2022年11月,马院党总支入选第二轮“上海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类型特质,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引领有力的职业院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