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上观新闻:如何规划“上海都市圈”?怎样在城市上建设城市?专家院士给城市发展支招


[2018-11-26]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3832

如何规划“上海都市圈”?怎样在城市上建设城市?专家院士给城市发展支招

教育在线 2018-11-25 15:1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为了更好地发挥带动长三角一体化的作用,不少与会专家认为,上海未来发展必须向都市圈方向迈进。

 

怎样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上再建设“城市”?上海如何和东京等城市一样建立“都市圈”?近日,专家院士、行业代表齐聚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举办的长三角城市发展论坛,就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服务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分享了高质量城市的发展方案。

 

【上海要聚焦城市更新、城市复兴】

 

在论坛的开始,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6、7年前,他曾拜访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阿里亚斯。阿里亚斯告诉周汉民,他非常赞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个地方叫做小岗村,那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程。小岗村就属于长三角,所以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应当成为国家发展的先行者。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开幕式上致辞讲话

 

今年发布的“上海2035”城市规划明确,上海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未来的上海,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遵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从这个愿景目标来说,现在上海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坦言。

 

上海和纽约、东京、巴黎、伦敦这些城市相比,500强企业、美术馆、博物馆、地铁车站、优秀餐厅算不算多?在郑时龄院士展示的图表中,上海这些年在医疗卫生设备、教育条件、环境条件、文化设施等方面发展较快,但和这些城市仍差距较大。比如,纽约的博物馆数量就接近上海的三倍。在他看来,经过疾风暴雨式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之后,上海要从原来土地的发展投入到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在城市上再建设城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作主旨演讲

 

什么是“在城市上建设城市”?郑时龄认为,城市不可能停止发展的步伐,其中既涉及到物质的更新,更重要的可能还有非物质性的更新。这就意味着,城市发展的主要方面将转向城市更新、复兴、发展和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市民的思想,对未来城市的认识等也要进行调整。上海不仅要建成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还要建成大众宜居的城市,这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发展都市圈,上海的建设条件比东京好】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了更好地发挥带动长三角一体化的作用,不少与会专家认为,上海未来的发展必须向都市圈方向迈进。“如何理解城市?是一个城市还是多个城市的概念?”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看来,城市并不只在行政管辖边界的“圈”里,而应该是都市圈的概念。为了发展上海都市圈,在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人口目标、土地供应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邻国日本,东京都市圈就是由多个中小城市共同连接起来,这些城市中通过轨道交通来串通。东京都市圈的半径在50公里左右,人口是3700万。如果将上海的行政管辖边界和周边的嘉兴、太仓、昆山加在一起,半径大概就在50公里左右。陆铭表示,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大于45%。这个数字看似惊人,不过,如果将上海的数据和东京作比较就会发现,东京都的开发强度50%左右,但东京都市圈的土地开发强度是31%。如果计算上海加上苏州的土地开发强度,其实只有20%,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建设条件从土地来说,比东京都市圈更好。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发表演讲

 

制定上海都市圈规划,也得到了上海市政府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郁鸿胜的肯定。他还补充道,城市群区域合作的重点,一是要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区域合作的特点,二是考虑城市群发展的主体功能特征,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应该考虑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路径。

 

论坛期间还开设了三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还聚焦新发展理念和新技术,围绕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的治理模式与政策选择、新时代都市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建筑节能精细化技术管理、长三角城市产业和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栏目主编:徐瑞哲文字编辑:裘雯涵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佳敏

原文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118425&time=1543131534262&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