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教师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2023-10-13]   发布单位:宣传部   阅读次数:605

微信图片_20231013142448.png

微信图片_20231013142443.png

近日,上海哲社办公示了2023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艳玲申报的《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财富积累及其规范研究》获一般课题立项;赵波老师申报的《德性论范式下新时代职业美德建构研究》获自筹课题立项。

张艳玲主持的《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财富积累及其规范研究》课题,着眼于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财富积累的基本问题,探寻问题形成的制度归因,并审视中国现代化视阈下财富积累机制规范面临的国际、国内现实困境。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阐释,以及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思想意蕴的深刻剖析,结合西方现代化财富积累理论,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财富积累规范的理论支撑,进而在创造性转化中指导中国式现代现代化视阈下财富积累规范的方向路径和实践策略。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为政府、社会、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为学术界进一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和财富积累等论题提供可资参见的现实素材、文字资料和思想资源,为世界贡献超越西方现代化财富积累“陷阱”的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财富积累制度之路。与此同时,提升社会各界对中国式现代化、财富积累、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与现时代问题的科学认识和价值认同,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大政方针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赵波主持的《德性论范式下新时代职业美德建构研究》课题,以职业道德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其转化为马克思主义“学科问题”——职业美德何以可能?通过推动德性伦理学与规范论伦理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追问现代职业行为的价值辩护以及现代人自我认同(职业)的道德哲学根据;并从文化、理论及实践逻辑的角度,探索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生成的内在逻辑机理。本项目研究成果将解决与克服我国当前社会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悖论”难题,并以此突破口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国外职业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式现代化“职业美德”的实践范式。

学校从2019年开始至今,已有6位老师获得该课题立项,立项率处于上海市高职高专院校排名前列。近年来,学校持续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帮助教师面向科技前沿,把握时代脉搏,为教师的交流和学习创造平台,鼓励教师申报各类纵向项目,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将继续激发科研活力,保持良好势头,力争在各类纵向项目上有所突破。

                               

     供稿: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