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国城事”列入思政课改 上大教授分享教法“变脸”经验


阅读:546 次

我校“中国城事”列入思政课改  上大教授分享教法“变脸”经验

思政课程如何转化为课程思政,让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让通识教育成为连通我校每个专业人才的培育通道?作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试点项目,我校开设的“中国城事”系列课程缘此理由开发,让我们的学生能跟随城市专家的思想步伐,积极感受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中国城市的文脉内涵,成为有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有用人才。

为了使“中国城事”系列课程在教学上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法革新,课程建设项目组在9月29日专门组织了相关授课教师召开了思政沙龙,并邀请了上海大学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教授、课程策划人与课程首席专家顾骏教授,介绍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思政课程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归总起来,一是这门思政课程有助于将学校优秀学科、教师资源引入思想教育领域,把思政教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二是善于发挥学科优势,回应学生关切的社会问题,积极打造成让学生追捧的精品课程;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四是讲课方式必须创新,通过亲历者的所见所闻传播正能量,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思想教育方式。两位教授在传授教法与做法的同时还积极为“中国城事”系列思政课程的授课老师沿流溯源、出谋划策,给与座的教师很多启发。

  “中国城事”系列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建设项目,为此我校褚敏书记在思政沙龙上也发表讲话,强调指出,一定要做好课程的设计与教法的研究工作,要突破既有框架,努力作为,让思政工作贯穿学院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为此,要进一步认识,“中国城事”系列课程就是要独具个性,就是要做好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工作,就是要通过讲故事阐大道,让学生了解中国、融入社会;要进一步认识,“中国城事”系列课程要不断开掘授课形式的创新,并让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驱动下促进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201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