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生态之地,共建绿色康养之城


阅读:238 次

打造“生态宜居之地” 共建“绿色康养之城”

——广德生态活力提升的建议

 

广德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是“长三角之心”,也是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的重要县级节点城市。近年来,广德市充分发挥“富氧富硒、山水竹乡”的生态优势,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康养名城。本报告旨在探讨广德如何通过生态活力提升,加速建全球康养之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单位。学院专门成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接续7年致力于长三角中小城市(共60个,其中包括广德市)发展活力研究。2024年主要聚焦城市生态活力研究。因此,在打造“生态宜居之地”、共建“绿色康养之城”愿景下,课题组分析广德生态环境现状及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广德生态环境现状与挑战

(一)广德生态禀赋优越

数据显示,广德生态活力处于长三角中小城市中上水平。广德生态活力指数为61.94,高于60个中小城市的平均水平。广德拥有湿地和代表性森林公园5个,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茂密的竹林,为广德提供了丰富的康养资源

(二)广德迎来发展康养产业的时空契机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根据最新数据,长三角60岁以上常住人口比例在22.8%以上,其中上海老龄化水平最高,2023年常住60岁以上人口25%,其次是江苏(23.68%),浙江(21.50%)和安徽(20.99%)。拥有高品质的康养生活成为众多老年人群的追求。广德作为“长三角之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康养产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三)广德生态环境质量需持续优化

打造“康养之城”的核心在于提供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然而,广德当前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仍面临挑战,具体表现为:

1.广德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转型。虽然广德近年来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助力康养产业发展(据调查发现,全市2023年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53%,化肥施用量下降了0.49%),但是产业转型的力度要持续加强,数据显示,广德2023年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88.49%,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18.5%,城镇污水处理率尚未达到100%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尽管广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等能力有待加强。这直接影响到康养环境的营造,降低了对游客及居民的吸引力。

3.环境污染治理需加大力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广德面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及噪音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也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不利于康养城市的建设。

二、提升广德生态活力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推动广德建设“全球康养之城”目标,提升广德生态活力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以下是提升广德市生态活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广德应继续加大对北部老工矿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同时推进南部竹乡画廊建设和“最美无量溪”绿化工程,提升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现有的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生态补偿方式,激励更多地区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打造绿色产业链:围绕电子电路、汽车零部件、智能化成套装备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谋划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

引进新能源企业:积极引进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如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广绿色技术:鼓励企业采用低碳工艺和数字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三)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加强环境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智慧环保”体系,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推送,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完善环境法规:制定和完善环境治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环境监管和执法体系。

推动区域联防联控:与周边地区建立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跨界环境污染问题。

(四)促进生态康养旅游发展

建设生态康养基地:依托广德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长三角生态康养基地先行区,推动生态保护和文旅康养有机融合。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生态康养旅游。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挖掘广德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普及生态知识:通过宣传教育、媒体传播等方式,普及生态知识和环保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公众采取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生活方式,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

开展生态活动:定期举办生态文化节、环保公益活动等,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综上所述,广德生态活力提升需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生态康养旅游发展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保护和发展体系。

撰稿人:王桂林,兰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