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书记褚敏应邀出席上海市大中小学劳模工匠进校园推进会并参加圆桌论坛


[2023-05-18 13:47:08]

640.png

5月11日,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召开“上海市大中小学劳模工匠进校园推进会”。会议总结了劳模精神育人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探讨了新时期劳模精神育人工作的新模式。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宣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桂晓燕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高德毅主持。学校党委书记褚敏受邀出席,并参加《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进校园新探索》主题圆桌论坛嘉宾发言。

论坛上,作为高职院校代表,褚敏简要介绍了学校劳模精神育人工作。褚敏指出,劳模精神育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秀传统。从80年代创设“劳模班”,帮助600多名劳模提升学历,到劳模校友反哺学校,探索“劳模育人导师制”,再到成立“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系统开展“十个一”工程建设。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劳模精神育人传统为突破口,实行党政一体化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疏堵点、破难点、补断点,推动形成了全员培育、全程渗透、全方位熏陶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探索打造了贯穿红色基因、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全球视野的“四维”育人新模式,深入开展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谈到 “百名劳模进校园”活动时,褚敏指出,自2021年4月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王连云工作室”在我校正式揭牌。学校党委发挥党建引领育人的作用,在“整合资源、双向互济、结合专业、树立典型”工作思想指导下,以“百名劳模与百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结对”活动开启工作室工作品牌创建。形成了以“王连云工作室”劳模校友团队为主体,以劳模的初心故事感染和引领学生,以劳模的奋斗经历、专业技能教育和指导学生的“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关心下一代育人新模式。深入挖掘“王连云工作室”建设“三结对”工作内涵,推动新时期劳模精神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开展王连云工作室“劳模导师组与二级学院关工委结对”活动,搭建更深层次“传、帮、带”综合育人平台,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政治思想、技能学习、职业规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对学生全程跟踪与辅导,助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未来“大国工匠”。为全市有效开展“百名劳模进校园”活动提供了城建样板。目前该项活动已经成为市总工会“三个一百”重要工作举措。

在互动环节,褚敏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角度分析了当前劳模进校园存在的问题。他强调要走出当前困境,首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历史高度,强化“大思政课”顶层设计,深化一体化师资建设,在大中小学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再就是,丰富完善育人体制机制。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小学生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引导方面的优势作用,深入研究劳模文化在社会面、教师面、学生面上的融入广度,在理论成果、实践成果、活动保障方面的拓展深度,在完善课程标准、素质培养标准、教师的能力标准、教育基地的标准等方面的应用效度等,协同共建国家认可,社会认同,学校认定的一体化“大思政课”育人机制,真正把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供稿:学校关工委、学工部(新时代劳模精神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