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劳模(工匠)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秉承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以塑造高尚道德人格、提升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灵活的管理机制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以点带面,推进教学改革的重点突破,提升育人质量。

       二、培养目标

坚持“厚德、强技、重能”原则,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通过遴选优质生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重点培养工程,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习氛围,配套优质保障措施,造就一批具有劳模(工匠)精神、较强创新思维、较强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培养模式

       招生:一是以学校推荐形式在全校范围内遴选60名左右优秀学生组建班级(非定向班),二是在每级高本贯通班级中遴选若干个实体班组建班级(定向班)。

       (一)培育方式

       采用0.5+X(0.5< X<1.5)的个性化、分段式培养方式。第一阶段实施基础培养,第二阶段实施结对和项目化培养。

       1、基础培养(0.5)

       基础培养阶段,依据思政教研部《走近劳模》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强化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完成项目团队(人个)的组建,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给予2学分。

       2、结对和项目化培养(X)

       根据学生特点,以项目团队(人个)为主体,以各类项目(创业、学科竞赛、科研)为载体,以工作坊的教学方式,由劳模和专家亲自带教,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定向班实践周、非定向班 选修课)给予2学分。

       (二)培养方法

      “ 实验班”采用“一二三四五”融合互通的人才培养方法,按照创新不断线的指导思想,将第一课堂、第二、三课堂有机结合,重视课程的综合型、实用型、创新型设计,推动劳模(工匠)精神对学生使命感、责任感的激发和专业学习中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扬。

       (三)结业标准

       学生在0.5+X学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完成相关作业,给予课程相应的学分;在规定的时间内除取得规定修满的学分外,个人或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内容、课题)取得一定成果,准予结业,发放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