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校企合作路径、助力学生就业渠道拓展,3月20日,建环学院与中国工艺集团共同举办产教共同体“一条大河·又见东方”项目研讨会。中国工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全国非遗传承创新与工艺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秘书长戎志宏、中国工艺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田瑛、上海中艺抽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齐兆振、上海中艺抽纱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部门经理陈建良、中艺东方经贸发展有限公司业务三部高级经理谢迪与建环学院党总支书记邵东东、建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范平平以及23级古建筑工程技术2班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研讨。
会议伊始,与会嘉宾们共同观看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宣传片和中国工艺集团宣传片,深入了解双方在人才培养、非遗传承和产业创新领域的成果。随后谢迪以《全国非遗传承创新与工艺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条大河·又见东方”项目》为题做专题报告,他从政策背景、项目内容、策划运营、改造案例到实施路径,系统阐释了项目的核心目标——通过青年艺术家驻留创作、非遗技艺活化、文旅产业联动,构建“艺术赋能产业”的生态链。
全国非遗传承创新与工艺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由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三家单位牵头组建,于2024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共同体重点建设任务包括:产业资源的汇聚和协同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化建设;教育资源整合与课程开发;人才培养与师资培训;市场引领与品牌建设;非遗传播与推广;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现有成员单位272家,成员涵盖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行业组织、博物馆等。
“一条大河·又见东方”项目由共同体发起,旨在通过选拔和培育优秀青年艺术家,通过政策扶持支持其驻留创作。项目聚焦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创新融合,鼓励艺术家创作作品,并联动地方文旅、手工艺产业及文创市场,推动成果转化。通过驻地展览、市集展销、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构建“艺术赋能产业”生态链,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繁荣发展。
在研讨环节,嘉宾与师生围绕“工艺美术如何融入现代生活”“驻留计划选拔应侧重创新还是技艺传承”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23古建2班学生白玮煜提出:“非遗传承需以当代需求为支点,用创新设计让传统技艺‘说话’。”23古建2班学生汤雨晴则认为,技艺根基是创新的前提,“守正”方能“出奇”。与会者一致认为,项目需在技艺传承与跨界创新间寻求平衡,通过校企协同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敏感度的复合型人才。
建环学院党总支书记邵东东总结指出,此次合作是职业教育对接国家文化战略的实践突破,学院将依托共同体平台,培养非遗保护、古建修复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通“课堂——工坊——产业”的就业通道。中国工艺集团副总经理戎志宏表示,集团将开放企业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实习与项目实战机会,助力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
未来,双方将以“一条大河·又见东方”项目为起点,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成果惠及更多学子,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