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0月15日,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共70余人前往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展“红色记忆·人文行走”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系列活动的第四场暨收官之站,本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与历史细节还原,为持续一个月的入党启蒙教育画上句号。
建环学院第一党支部于9月中旬启动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通过三场校内专题讲座系统梳理党史脉络、解读入党流程,并邀请上海百老团专家分享典型事迹。作为系列活动的终章,本次四行仓库之行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地感悟,形成“校内奠基-现场深化”的育人闭环。建环学院党总支书记邵东东表示:“从党史知识传授到红色精神浸润,我们希望新生在层层递进的教育中,逐步明确自己的入党初心。”
本次活动由建环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周培元担任现场讲解员。周老师结合建筑学视角,为学生剖析四行仓库的结构特点与战略价值。“仓库西墙的弹孔分布暗含防御逻辑,混凝土墙体与内部钢架的复合结构,正是其能抵御日军炮击的关键。”他指着墙面上直径超过10厘米的弹痕说道。这种“建筑+历史”的跨学科讲解方式,让学生们对历史事件产生了更立体的认知。25古建筑1班侯文颖同学感叹:“原来每一块砖石都藏着战争智慧,这让我对专业学习的意义有了新理解。”
在“孤军抗争”展区,一封泛黄的信件吸引了众人目光——这是谢晋元将军写给妻子的绝笔信。活动现场,谢晋元将军的孙女谢骏女士向师生讲述了这封家书背后的故事。“祖父在信中写道‘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等胜利后接你们回家’,最终成为无法兑现的承诺。”这段跨越时空的讲述,让展柜中的信件突然有了温度。在场师生深深体会到,原来英雄不是遥远的符号,他们也是有血有肉、会牵挂家人的普通人。

为增强历史沉浸感,活动融入科技元素。师生通过VR设备“穿越”至1937年的仓库战场,亲历日军轰炸下的坚守场景。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童子军杨惠敏冒死送旗的经典画面,当虚拟场景中的国旗与纪念馆内真实展出的残破旗帜重叠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这种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让历史事件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活动尾声,师生在纪念馆广场开展总结交流。建环学院党总支书记邵东东结合展馆内“八百壮士”英名墙,寄语新生:“这些镌刻在墙上的名字,有的年仅十几岁。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信仰’。希望同学们将今日所见所感转化为学习动力,在未来的专业实践中践行责任担当。”
通过“理论+实践”“校内+校外”的多维模式,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新生的政治热情,目前已有50余名2025级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学生在参观过程中频繁驻足拍照、记录展品信息,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正是教育成效的直观体现。
此次人文行走活动以抗战遗址为课堂,通过专家领学、科技赋能与细节还原等方式,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提供了创新范本。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行走的党课”等多元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