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院线上课堂 |在共建传统民居建筑模型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厚植爱国情怀


[2022-05-27]   发布单位: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阅读次数:1200

在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课程线上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高新琦结合教学中的居住建筑建模内容模块,带领学生开展线上“共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模型”的任务。通过指导学生制作中国传统民居及其周边环境的模型和视频,并在线上分享和展示,厚植学生热爱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情怀。

{共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模型}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凝结着千百年来广大劳动者的伟大智慧,取得了光辉的成就。草原的蒙古包、东北林区的木刻楞、可居可赏的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等都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体现着中国人对于地域文化、建筑取材、气候适应等的智慧和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体现着中国人对于地域文化、建筑取材、气候适应等的智慧。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根据资料选定和整合完整的民居素材,综合运用SU技能,建模展示民居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更好的展示和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从20级建筑设计1班同学们制作的视频中,开启一段中国传统民居之旅吧!

{云建模作品展示}

 01福建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福建省南靖县,以“土楼民居”闻名于世,五座土楼环环相扣,有着“梅开五福”的吉祥寓意。田螺坑土楼最大的建筑特色就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理念的“天圆地方观”,在天空中俯视时酷似餐桌上的菜盘,被当地人戏称为“四菜一汤”。

1653982770110685.jpg1653982771948069.jpg

李袁一博 董瀚元 赵郁阳——福建土楼 

1653982837171682.jpg1653982837586887.jpg

马莉艳 晋鸣骏 周嘉慧——福建土楼 

02新疆阿以旺

阿以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见的一种传统地方民居形式。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从形式上看,阿以旺是阿克赛乃中间开敞的空间上面再加上一个屋顶,屋顶与庭院之间是四个侧面的天窗。阿以旺既是完全封闭的室内空间,又是一个带天窗的大庭院。这种建筑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1653983420818869.jpg1653983420170378.jpg

储垚 杨琦琦 于涵——新疆阿以旺 

03窑洞

窑洞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甘宁地区,因为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米,土质较黏,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1653983490300177.jpg1653983491558189.jpg

李龙 孙建想——靠山窑和地坑窑

1653983534942545.jpg1653983534839845.jpg

张甜 晋少华——地坑窑和独立窑 

04吊脚楼

湘西、黔东苗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聚集地区大都在靠山面水的地方,由于地势和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了这种独特的朴实轻灵,古色古香底层架空,防虫防潮的民居形式。

1653983598885360.jpg1653983599431468.jpg

韩家妮 严妍 陆萱——吊脚楼

1653983664782248.jpg1653983664198428.jpg

王文 张向上 王东余——吊脚楼

05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15.jpg

杨雨 李逸茹——蒙古包

1653983759557169.jpg1653983759272477.jpg

马伊俐 沈见春——蒙古包

06木刻楞

木刻楞,是长白山区和兴安岭林区特有的建筑物。在这些山区里生长着许许多多优质的木材,为东北木帮提供了大量的林木资源,木刻楞的制作是利用林子中的一种特殊木材,它也被木帮视作废材,但当地人民发掘了它的可用之处,与黄泥结合,建造出木刻楞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

1653983827856305.jpg1653983827112782.jpg

丁清宇 刘文阁——木刻楞

07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1653983902995833.jpg1653983902984715.jpg

杨楠 陆嘉瑜 朱宋捷——苏州园林 

08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北京合院与各地合院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北京为主的周围地区用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正南方向的东南方向,大门不与正房相对,也就是说大门开在院之东南。

1653983967952628.jpg1653983967466836.jpg

赵锦岳 李可越 毛靖宇 张万里——北京四合院

1653984037902677.jpg1653984037436634.jpg

贾鹏程 曹硕 陈胤铭——北京四合院


创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模型”主题线上练习是《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的核心课程思政内容,实现了提升学生“以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为傲”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传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创建模型及雕琢细节的能力,深化了学生对中国各类传统民居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在建模过程中,大家对传统民居的来源、规则做法和细节做法有了也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选择和创建模型主体、模型渲染、视频制作、背景音乐的选择和解说词的设计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在线上分享、与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线上沟通中也表现出了对作品进一步提升的意愿和主动性。本次活动体现了专业必修课《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任务模块化的职业教育特色,整体教学过程也展现了云端课程的优势。

部分同学感想:

从不曾住过四合院,对于四合院的印象只停留在图片以及影视里,这次模型制作组作业我们选择了四合院,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渐渐地形成缕清思路,图片里的院子仿佛活起来一样,斑驳地阳光因在四合院院子里,低低矮矮的墙、院子里零零碎碎散乱的物品,却有着别样的风味。本次作业让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对传统建筑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赵锦岳

本次Sketchup模型制作印象颇深,我们选择了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老先生从小居住的传统特色建筑——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模型的制作,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建模技能,苏州园林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移步换景,在建模过程中让我们对于苏州园林特有的建筑形式以及材料和颜色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之美。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每当我一遍遍点开苏州评弹制作动画时,仿佛就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漫步。作为建筑人,最有成就感的应该就是看着自己的项目落地,希望未来能有参与落地的项目!—— 朱宋捷

在制作模型中,我感受到陕北人民的智慧,在环境艰苦的黄土高坡上利用地形特点建造的窑洞住宅,同时也启示我们以后在从事相关住宅项目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建造适合当地的住宅。在利用软件的角度,光照等手段后制作完照片跟视频,每个角度跟时间段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特点跟感觉,体会到了建筑中的独特魅力,并且在配音讲解的过程中,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让我更加了解了陕北的窑洞建筑风格及特点,以及陕北人民对于窑洞的独特情感。——李龙

对于福建土楼的建模我认为不仅要从想象出发更要从实际出发,从图片、文字、视频,我们尽可能的还原土楼真实样貌,并且结合课堂所学,运用自己学习到的技能将土楼实现从二维至三维的转变。我认为本次建模很好的将课程知识及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结合起来,一步步探究土楼,一步步探寻土楼的发展史,并且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我们如何将模型制作的更真实,这些都需要我们课后自己去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土楼的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感受了中国传统民居的独有的文化烙印和生动的民俗色彩。——马莉艳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