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24年文教结合项目“高校民族文化人才工作室“在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并取得重要成果。该项目由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谷志旺大师工作室、詹长法大师工作室和高守雷文物修复与保护名师工作室联合实施,旨在推进海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自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组织召开了多次项目推进会,以及多轮组内研讨会,推动项目有序深入开展。各方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以及合作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推进海派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多方协作,该项目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完成了项目重要成果《海派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技术》专著书稿,在师资培养、专业教学及学生实践等方面也有了新突破。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古建筑营造技艺及修缮施工技术等高水平专业培训,让专业教师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古建筑保护与创新理论,实践最新的古建筑木作、砖石瓦作、油饰彩画等营造技艺及修缮施工技术,显著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项目组成员参加了2024年上海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荣获了上海市一等奖。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多批学生参与了建筑文化调研和实践项目,深入了解海派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将传统修缮技艺与数字化保护技术相结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保护海派历史建筑献策献力,项目成果被推荐参加了2024“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习项目,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也加深了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文物修复与保护、古建筑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群被学校推荐申报了上海市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
通过海派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项目实践,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社会服务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专业学生对海派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能力。今后项目组将继续加强协同创新,深挖海派建筑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促进行业企业与高校的深入交流合作,促进文化研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古建筑工程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为延续上海城市历史文脉,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城市更新做出新贡献。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