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思政队伍
8.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规划,有培训、考察、科研和考核激励机制。师生比符合1:350-400配备要求(民办高校含兼职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吸引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思政课教学。
学校专门制订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细则》,保障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的规章制度,支持、引导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加强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挖潜蓄力、提升水平。学校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多渠道、多方式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学历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高水平、高觉悟、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0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2名。
思政教育部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引进来”: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苏飞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高惠珠教授来校指导思政课程建设。举办新时代思政课程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市教卫党委、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研讨交流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指导我校思政课建设。“走出去”:先后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交流学习,以对接高标准,谋划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社科司原副司长、原巡视员、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维凡,全国思政课建设联盟副会长、全国高职联盟会长、上海高职教职委主任委员刘道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原马院院长、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韩光道等一行莅临我校开展思政课调研,也为我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出了较多建议和意见。
2017年,1名思政教师获聘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思政教师分获首届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标兵”、“教学骨干”称号,1人荣获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2018年陆续制定《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实施办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研究规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工作小组,建立教师党员责任区制度。2018年先后选派1名教师参加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培训,2名教师参加了2018年上海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多名教师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年会、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年会。2018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教育部教材局组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新教材培训(图16)。在教学任务较重、人员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安排2位教师脱产开展国内外访学,并支持1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注重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并积极挖掘吸纳外部有效资源。学院积极对外招聘优秀师资,本年度引进充实了两名专任教师,并继续招聘正教授、年轻博士等优秀人才。同时进行柔性人才的引进工作,除了聘请陆凯忠、吴文巍等作为劳模导师参与教学活动外,在学科建设上积极引进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并已在进行遴选及前期沟通工作。
学校整合科研方向,科研项目申报在质和量都实现了新突破。我院教师成功申报2018年上海市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2项,2018年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1项;2018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上海市国情调研课题1项,2018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6项,科研立项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学校全员育人取得新成绩。明确全员育人的岗位职责,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在2018年度学校十育人评选中,我院李海萍、李俊平、朱千伟、周利平等4位教师分获管理育人奖、科研育人奖、网络育人奖、教书育人奖。周利平荣获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奖。
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利平荣获青教赛优秀奖
学校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弘扬“立德 立人 立业”的校训精神,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努力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9.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队伍配备齐全,落实职级职称“双线晋升”政策。辅导员队伍建设有计划、有举措,配备比例合理。
(1)配足配强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学校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85名、党务工作人员45名,具体包括党校党务工作人员4名、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23名、专职组织员10名、直属党支部书记3名、组织纪检部门工作人员5名。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占全校师生人员总数的1.23%。
定期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新入辅导员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业培训,学校制定星级辅导员考核办法,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和奖励。
(2)落实职级职称“双线晋升”政策,拓宽思政队伍的发展道路。
学校重视思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积极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学校依据工作实际,安排部分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任务。2017年根据教育部、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组织人事处就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方面制定出具体实施细则,也择优从专职辅导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关键岗位轮岗,确保辅导员“双线”晋升。2018年制定《完善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流程的若干规定》(沪城建院人〔2018〕9号),真正做到评聘分离,综合评议通过并聘任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56人;制定《首轮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方案》(沪城建院〔2018〕71号),以“先入轨、后完善”为原则,结合原三校岗位聘任实际,严格按照三大类岗位进行管理聘用,完成了562名教职工的首轮岗位聘用。
学校制定《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星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沪城建院委【2018】40号),按照“科学化管理、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根据辅导员的综合情况对所有辅导员按星级进行评定,以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保证辅导员晋升机制,提升辅导员综合能力。目前已有44名辅导员进行申报,本学期内将完成星级评定和授星工作。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①学校各二级学院均遴选了有专业能力的辅导员兼任学生党团建设、职业发展指导、心理咨询、资助与征兵等模块的专业辅导员,构建专业化的辅导员发展路径,为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保证。
②积极鼓励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各类专题、骨干培训班和研修班,辅导员队伍建设轮训班等,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到校为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不断强化学生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
2017年,学校开展定期的校内外培训和拓展训练,参与培训150多人次,选派7名辅导员参加市教委专题培训共10次,和北森生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开展辅导员GCDF&BCF培训,和上海东方绿舟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开展主题为“寻找精神原点,找准时代坐标”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及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技能及研究创新能力。
2018年1月至6月,共安排12人次辅导员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轮训班;邀请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书俊来校为所有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业务培训,70余名辅导参加培训;所有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了市学生事务中心领导来校的专题培训;40余名老师参加的上海市中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全体辅导员于8月下旬赴延安参加为期6天的职业能力提升专门培训。全体新入职辅导员分批参加上海市和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据统计,学生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共3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业务素质与管理服务水平。
③分模块组织进行辅导员沙龙活动。在资助、心理、园区、档案管理等各模块分别组织沙龙活动,深入总结和研讨好经验、好做法,查找和改进不足之处,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的新途径。
④积极参加上海市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相关活动。学工部组织辅导员队伍积极参加上海市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相关活动并取得优良成绩。11月17日,在上海市辅导员素质拓展活动中,荣获团体三等奖。
⑤重视对辅导员的考核激励,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每年,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表现,学校开展“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各类骨干培训;给予承担模块工作的辅导员绩效奖励;实施“专职辅导员星级管理”制度,实现双线晋升。
⑥辅导员配备比例合理。目前,专职辅导员共71人,学生总数为9817人,配备比1:138,高于国家规定的1:150的规定。
简讯逯改:以劳模为载体,推动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化行.docx
简讯思政教研部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教学集体备课.docx
简讯学校思政部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高本贯通学生思政课衔接进行交流.docx
简讯站好思政课堂,坚定理念信仰 ——喜迎十九大•畅谈新变化.docx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实施细则.docx
4.沪城建院人〔2018〕9号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流程的若干规定的通知.pdf
3.2018年11月30统计在校生花名册及情况统计表.xlsx
6.沪城建院委〔2018〕40号关于印发《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专职辅导员星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
5.沪城建院〔2018〕71号关于印发学校首轮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pdf
8.学校举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培训班.docx
11.我校辅导员团队在第七届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中获佳绩.docx